标题: 信息风暴:乌称俄散布空袭基辅虚假警告,真相何在?
虚假信息,能搅动多大风浪?从乌克兰的“基辅空袭”乌龙看起来,答案是:很大。俄罗斯这一出“疑似造谣大戏”,即便乌克兰及时辟谣,依然掀起了国际恐慌,甚至让各国驻乌使馆紧急闭门避风头。信息战,才是现代冲突的隐秘杀手。
现代战争,不光是打枪打炮,更是一场全维度的心理战。俄罗斯这次“空袭预告”,玩得就像一场逼真电影预告片:消息一放出,基辅人直接吓懵,美国驻乌大使馆跑得比谁都快,大门一关,员工撤了;法国和希腊也不含糊,连夜跟风。搞得全城弥漫一种“明天就炸了”的气氛。结果乌克兰一辟谣,大家才发现这是空包弹。但这锅恐慌的汤已经煮开了,后果根本收不回来。
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到离谱,尤其在社交媒体时代,几分钟就能点燃整片森林。一个未经核实的假消息,能让人群心理防线崩塌。即使事后证明是假,谁还记得辟谣?记住的,永远是那一瞬间的惊慌失措。
乌克兰指责俄罗斯搞信息战,其实这是场“无烟战争”的标配操作。制造紧张感,打乱对手节奏,分裂对方内部,甚至挑动国际社会的敏感神经——这比往基辅丢颗炸弹划算得多。人们总爱问“战争什么时候结束”,但如果连“信息战争”也算进去,那可能没那么容易停。
现代战争的战场不止在前线,也在网络。你在新闻里看到的一句话、社交媒体上的一个帖,背后可能就是某国的情报部门下的棋。俄罗斯这次动静看似没开一枪,却精准踩到了乌克兰的痛点:国际支持。让西方国家为乌克兰的“安全性”揪心,这一招太妙。
这一波,联合国赶紧出来喊话:保持克制!但喊话有用的话,还要联合国干啥?国际社会的确很担心这种信息战会毁了已经岌岌可危的地区稳定——更别提它直接威胁到了全球秩序的最后一根稻草:信任。
但问题在于,信息的真假分辨越来越难,谁都怕上当。一个国家说另一个国家撒谎,大家第一反应不是信任,而是观望——“那你呢,真的干干净净?”现代国际政治的荒诞就在这里:所有人都在演戏,却没人敢说“我才是观众”。
想象一下,你每天早晨醒来都得确认:今天会不会炸?有人爱开玩笑说,“战争年代就得有觉悟,炸没炸你决定不了,至少早餐要吃得好。”但玩笑归玩笑,乌克兰普通人的恐慌是真的。从信号警报到物资抢购,从家人撤离到四处打听避难地,这种心理折磨比实际的战争来得更深层、更持久。
对普通人来说,最大的恐惧是无力感。你不知道什么是真的,也不知道自己应该信谁。比起子弹,这种不确定性才是最致命的“心理炸弹”。
从这件事看,未来的战争更难划清界限。武器战场是一条线,信息战场却是无形的。你甚至不确定自己的朋友圈,是不是成了某场心理战的工具。冷战思维告诉我们:信息战不可避免。只要对立存在,只要政治有需求,造假、抹黑、谣言,总会有它的市场。
但问题是,普通民众的信任值还剩下多少?政府、媒体、社交平台都在失去公信力。别说一国民众对另一国的新闻嗤之以鼻,连本国人对本国的信息都信不过了。这才是信息战争真正的后果——所有人都活在一种“也许都是假的”虚无感里。
这时候,简单一句“要提高信息辨识能力”可能没啥用。现代社会太复杂,信息的真假已经不是普通人肉眼能分辨的。我们能做的,是保持怀疑、不轻信、不转发。任何危言耸听的消息,不管听起来多“有道理”,都先打个问号。
那么最后笔者想问:在这样一个真假难辨的世界,你还相信什么?对那些潜在的“谎言操纵者”,你又怎么看?